更多资讯

应急体系缺失

问题:疫情期间,由于前期对于应急物流体系的搭建及规划不足,针对应急操作流程及数据库的搭建缺失,各地方及企业可参考的标准不足,在本次疫情中,对于各类物资的保障过程存在可优化环节。

建议:需要建立应急联动机制,在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,开启运输白名单,使冷链运输更加流畅。成立区域冷链物流小组,整合车辆和司机资源,统一调度,解决区域成员的运营问题,保障食品等应急物资供给。

各地政策不一

问题:由于各地交通政策与国家层面政策存在差异,执行上均以当地政策为标准,不少地区对多省牌照车辆严格限制严重影响企业的运力恢复。

建议:建设更全面的公共信息平台,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态等信息,建立统一规范标准,便于提高突发状况下水果蔬菜等食品冷链运输效率。

冷链操作对象分散

问题:目前在冷链操作的过程中,尤其是贴近终端市场环节,存在提前分散操作主体的情况(拆分成单箱/小包装为操作单元),同时也包括部分商品进入国内后即为单箱操作方式。在实际冷链操作的过程中,对于此类货品的接触及操作环节增加,同时也增加了货品的污染风险。

建议:对于冷链物流过程的安全防护,推动集约化管理,推进以整托为单元化作业,减少各环节的人员接触。

疫情期间港口问题暴露

问题:疫情期间港口报关、冷库仓储与配送出现了诸多问题,如拖车运力短缺、冷插匮乏、冷冻货柜积压,导致冷藏箱运输额外费用和风险陡增,后期得到了缓解。

建议:设置港口应急预案与保障措施。

冷链物流企业专业能力不足

问题:在传统冷链物流企业中,还存在粗狂式的管理方式,此类管理方式下,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竞争力都相对较差,同时对于整体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会产生影响。

建议:比起模式的差异,真正拉开冷链同行差距的在于背后的供应链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,而两者本质上考验的是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。